大明朝定都應天城,遠離應天倒是可以理解,不過這北平為何也…朱元璋琢磨不明白,便開口問起來。
「孫兒,孫兒,你等等哈,咱有個不明白的地方。」
「為何要遠離北平,這其中有什麼關係嗎?」
「這個嘛,這個是以後的事情了,不一定能發生,就是要注意點而已。」
「反正咱們一造反,就沒燕王朱棣什麼事情了。」
朱業擺了擺手,一臉雲淡風輕。
歷史上朱元璋死後傳位給皇孫朱允炆,而後朱允炆發動削潘,把自家叔叔削了個遍。
暴脾氣的朱棣為了活命,便發動了歷史上的靖難之役。
只是如今朱業穿越過來,還有朱棣什麼事兒!
必須截胡這個靖難之役!
「燕王朱棣!
?」
「他之後會做什麼…」朱元璋眼裡寒光一淬,壓力瞬間瀰漫開來。
朱業看了看朱元璋,只感覺有些許不自在。
「也沒什麼,就是清君側罷了,然後篡奪皇位。」
朱業開玩笑似地說著,而朱元璋卻是雙眼冒火,巴掌重重砸落在桌面上。
「大膽!」
「這小兔崽子竟敢…」「老爺,老爺,息怒,息怒!」
耿秉文眼看着朱元璋就要自爆身份,立馬開口阻攔道。
被攔下的朱元璋看了看朱業,又看了看耿秉文,這才意識到自己越界了。
「爺爺,人家燕王朱棣清君側篡位,您生那麼大氣幹嘛,反正也要被咱們截胡的,發展不到那段了。」
朱業吃完一口紅薯,便起身端來一個瓦罐,裡邊兒燉着一隻肥碩的野雞。
「這…」「這…」朱元璋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,便看向耿秉文。
可耿秉文也不是讀書人啊,大家都是沙場匹夫,你不懂,咱也不懂啊。
「當今皇帝聖恩浩蕩,燕王朱棣竟敢如此,實在是大逆不道,老夫身為大明子民,自然是要批評的。」
「對,就是這樣,咱老朱家可是一片赤膽忠心!」
朱元璋能力有限,只得是心口胡謅了一個理由出來。
放下瓦罐的朱業愣了愣,好一會兒才問道。
「那咱們家造反的事情…」自己爺爺竟然有那麼強的奴性,這可不好辦啊。
萬一自己在前面造反,自家爺爺在背後帶人偷襲,那可就完蛋了。
「唉,咱們自家造反,當然是另當別論了,他老朱家能當皇帝,咱老朱家也可以!」
「你說是不是,老耿。」
朱元璋戳了戳耿秉文,耿秉文看了看朱元璋,連連首肯。
「那就好,那就好,來,爺爺,耿叔,這是孩兒特意為今天準備的野雞,趕緊嘗嘗。」
說罷,朱業便夾起野雞肉給朱元璋和耿秉文。
而朱元璋這才想起來,今日是自己孫兒朱業的及冠之日。
「唉,業兒啊,這些年苦了你了。」
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著,耿秉文也跟着嘆息。
朱業一時間鼻頭泛酸,連連擺手。
「不幸苦,不幸苦,八年彈指一揮間罷了,而且這些年我一直在籌備造反一事,算不得辛苦,樂在其中。」
前半段朱元璋聽着還怪心酸的,可一到後半句,怎麼就變味兒了呢。
這小子除了造反就不想別的了?
身為大明朝皇帝,朱元璋當然不可能讓自己孫子造自己的反,更不可能讓他造自己老子的反。
「你這臭小子,一天到晚就想着造反,如今天下初定,那皇帝朱元璋手底下的可都是身經百戰的將士,就算你有燧發槍和手榴彈,也難以一下子召集那麼多人馬為你所用。」
朱元璋不是自吹自擂,就這些打天下的兄弟們,那可都是鬼門關里回來的。
僅僅憑藉這燧發槍和手榴彈想顛覆大明朝,便是無稽之談。
畢竟火器大明朝也有,雖然落後了些,但勝在數量。
「爺爺說的不無道理,所以孩兒在等,等一個動亂,等太子標身死,朱元璋大開殺戒且行將就木之後,到時候咱們再揭竿而起!」
朱業說的頭頭是道,顯然已經算到這一步了。
所以才要讓朱元璋跑路,這是要偷偷發育的節奏啊。
不過朱元璋卻是發現了問題。
「孫兒,你的意思是太子標真的會死,而且死後不久朱元璋也會死?」
「據老夫所知,當今聖上生龍活虎,豈能三兩年內就行將就木。」
聽朱元璋這般問,耿秉文只覺得背後發涼,不敢言語。
而朱業卻是面露笑容,一臉不懷好意的樣子。
「按道理來說,朱元璋還能再撐個八九年,但既然咱們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,孩兒自然會讓那老傢伙兒早點歸西。」
朱業一邊說著,一邊摸着下巴壞笑。
聽着這話的朱元璋氣不打一出來,抬手就罵道。
「你這個兔崽子,咱今天非…」「老爺,老爺,息怒息怒,少爺這是未雨綢繆啊,這是萬全之策!」
耿秉文連忙打圓場提醒朱元璋。
而朱業則是一臉古怪地看着這兩個老頭兒,這是怎麼回事兒。
自家爺爺怎麼那麼關心皇室生死,難不成這其中有什麼淵源?
畢竟都姓朱,搞不好還是親戚也不好說。
「對,萬全之策,萬全之策,孫兒真是好計策啊。」
「不過依爺爺看,當下時機還不成熟,這一來嘛,太子標生死還不能下定論,而且如今天下太平,也無法振臂一呼,孫兒不如先隱忍一番。」
「而且你這燧發槍和手榴彈轉到他處,保不齊會被發現,到時候可就麻煩了,反正這陽山村只剩咱們家了,不如就把這裡當做起點,爺爺全力支持你!」
朱元璋不愧是皇帝,這幾十年的,愣是學會信口胡謅了。
不過說的也不無道理,朱業也認真思索起來。
「爺爺說的不無道理,只是孩兒已經在這待了八年了,孫兒想出去看看,也好做打算。」
朱業的首要目的就是離開這裡,不然就算燧發槍再好那也只是破銅爛鐵。
朱元璋見忽悠不到朱業,便再度忽悠起來。
「孫兒啊,孫子兵法有雲,小不忍則亂大謀,而且就這樣帶着這些東西離開,難免會出現差錯,不如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