◈ 

第4章

【魏國伐韓,出兵新鄭,韓國遣九路特使求援趙,齊,楚。】

【齊國應援,在韓國近乎彈盡糧絕之際,齊國以田忌為主將,孫臏為軍師,出兵二十萬,直奔魏國都城大梁。】

【龐涓回援,最終於馬陵,被齊軍埋伏,龐涓中伏,後方副將太子申,公子卬破開包圍離去。】

【馬陵之戰,魏國主力被盡數消滅,從此,一代霸主之國,徹底走向衰落。】

看到天幕上的畫面,魏王那審視的目光瞬時看向了太子申和公子卬。

霎時間,公子卬的心神便是一震:「大王,他龐涓誤我大魏!若不是臣和太子申,怕是我大魏的所有軍隊,都要折損在馬陵!」。

「大王,公子卬所言甚是。」

龐涓:「???」。

正當龐涓有些懵比之時,卻不想此時的魏王並沒有追究之意,反而更專註的看向天幕。

【魏國馬陵戰敗,商鞅統兵,秦國以五萬新軍開赴河西之地。】

【彼時,魏國於河西之地尚有步軍八萬,魏王下令,由公子卬統軍,派三萬精騎,兩萬步軍前往支援。】

【魏國河西步軍孤立,若偷襲,勝算極大。】

【然秦國新軍抵至河西之後,卻駐軍紮營,並未行動。】

【公子卬援軍,一路歌舞,足足月余,才至河西。】

【抵至河西,公子卬下令,一萬步軍截斷秦軍後路,一萬步軍駐守於秦軍和河西守軍之間,阻止河西守軍出營,三萬精騎直奔秦軍大營。】

【對魏國精騎,商鞅下令正面迎擊。】

【河西之戰,秦軍大破魏軍,並最大限度的消耗了魏軍數量。】

【公子卬被俘,商鞅親自下令,派人將其送歸魏國。】

【河西之戰,秦國大勝,魏國割河西,秦東,函谷關,崤山於秦國。】

【一戰過後,失地收復,國恥盡洗。】

【秦孝公下令,詔:商鞅為商君,封地商於。】

【公元前338年,在位24年的秦孝公去世,十九歲的秦惠文王即位。】

【同年,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,秦惠文王下令,車裂商鞅。】

看到此處,魏王的眼中終於透出一絲亮光。

且不止魏王,韓,趙,燕,齊,楚,其餘五位國主,眼中儘是一亮。

戰爭,以計取勝者,多不勝數。

但在正面對抗的情況下,以五萬新軍破敵十三萬。

如此戰績,卻是屈指可數。

天幕之中,自孝公上位後,共二十四年,商鞅變法二十年。

僅僅二十年的時間,便將秦國從一個食草充饑,窮苦潦倒的秦國,發展至此。

這商鞅當居首功。

可如此功臣,卻在那什麼惠文王上位之後,被其處以車裂。

六國國主瞬間意識到,他們的機會來了。

若是能拉攏商鞅入國,他們豈不是也能光幕所示,讓商鞅為他們變法強國?

魏王:「來人,即刻傳令,宣商鞅入宮。」

「大王,據守衛報告,因秦國俘虜公輸丞相的緣故,商鞅已於不久前進入秦國。」

「什麼?商鞅在秦國?來人,立刻派遣使臣前往秦國,召回商鞅。」

聽到魏王的命令,公子卬的心底暗罵一聲。

魏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