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ning: count(): Parameter must be an array or an object that implements Countable in /home/wwwroot/www.clarknational.com/wp-content/themes/book-ttkan/functions.php on line 2320
貞觀朝二十四功臣 貞觀朝二十四功臣第4章 房謀杜斷之杜如晦在線免費閱讀_芙雪小說
◈ 貞觀朝二十四功臣第3章 宗室名將 李孝恭在線免費閱讀

貞觀朝二十四功臣第4章 房謀杜斷之杜如晦在線免費閱讀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位英勇卓越的將領,他的名字叫李孝恭。出生於591年的他,源於隴西成紀,血液中流淌着的是英雄的基因。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從侄,他的曾祖父是北周八柱國之一,那位威震四方的李虎,他的父親則是隋領軍大將軍李安。

李孝恭的一生,充滿了傳奇色彩。他在年輕的時候,就展現出了超凡的武藝和智慧。在唐朝的開國戰爭中,他屢次立下赫赫戰功,被唐太宗李世民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,位居第二,僅次於大舅哥長孫無忌。這個榮譽,是對他英勇事迹的最好見證,也是對他卓越才能的充分肯定。

隋朝末年,亂世烽煙四起,各方勢力如同猛獸出籠,紛爭不斷,中原大地血流成河。在這動蕩不安的時代,唐高祖李淵,於晉陽之地起兵,率領義軍,如破竹之勢攻克了長安,建立了唐朝。然而,他並未因此而滿足,他以高瞻遠矚的目光,看到了天下紛爭的根源,那就是各地割據的勢力。於是,他下詔任命李孝恭為山南道招撫大使,領兵出巡巴蜀地區。

李孝恭帶領部隊,連下三十餘州,所向披靡。然而,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。他們遇到了朱粲,一個凶名在外,以殺食活人為樂的兇惡之徒。李孝恭的士兵們憤怒不已,紛紛請求將朱粲的部下全部坑殺,以泄民憤。然而,李孝恭卻有不同的看法。他深知,此時的天下,每一個士兵都是寶貴的財富,若是以暴制暴,只會讓更多的人陷入戰火。於是,他決定寬恕朱粲的部下,他說:「不能這樣。如今列城盡在寇境,如獲敵則殺,以後還有誰歸降呢?」

他的寬容感動了朱粲的部下,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歸順唐朝。李孝恭的智慧和仁義,使得他的軍隊逐漸壯大,民心歸附。

武德二年,李孝恭被封為信州總管,承受制命可以權益授官。

武德三年(620年),李孝恭提議進攻蕭銑的割據政權,得到李淵的贊同。李孝恭被任命為信州總管,進爵為王,並改信州為夔州。他廣泛製造大船,訓練士兵水戰,準備進攻蕭銑。

李孝恭召集巴蜀地區首領子弟,表面上表示引薦擢用,實際上將他們作為人質。武德四年(621年),李孝恭被任命為荊湘道行軍總管,統領水陸十二支軍隊從夷陵出發,擊敗荊門、宜都二鎮的軍隊。

此時,蕭銑的驍將文士弘率領數萬精兵駐紮在附近的清江。李孝恭一到,便想發起進攻。李靖勸告他:「文士弘是蕭銑的勇將,士兵勇猛,現在荊門剛失守,他把精銳兵力全部派出迎戰,這是救敗的軍隊,恐怕難以抵擋。我們應暫時把戰船停在長江南岸,不與敵人交鋒,等到他們士氣衰落,然後再出擊決戰,一定能攻破敵軍。」

李靖的建議是正確的,但李孝恭因為連戰連勝,錯誤地估計了敵人的實力,沒有聽從他的勸告,命李靖留守軍營,自己率軍出戰。果然如李靖所料,雙方交戰,李孝恭軍隊大敗,敗逃至南岸,損失慘重。文士弘獲勝後,縱兵四處搶掠,士兵收穫頗豐。李靖見敵軍隊伍混亂,立即指揮唐軍發起進攻。文士弘軍隊措手不及,被唐軍擊敗,死亡及溺水者近萬人,唐軍繳獲舟艦四百餘艘。

攻下夷陵後,李靖率五千輕騎為先鋒,直奔南梁都城江陵。李孝恭率大軍跟進。李靖再次擊敗蕭銑的勇將楊君茂、鄭文秀,俘虜士兵四千多人,攻克江陵外城,接着佔領水城,繳獲大量舟艦,將戰艦釋放至江中。

諸將不解,問李孝恭為何棄船。李孝恭解釋說:「蕭銑的地盤南至嶺表,東達洞庭,地勢險要,士兵眾多。如今他沿江鎮守的將士眾多,如果城未攻下而援兵到來,我軍就會陷入內外夾攻的困境。舟船雖多,又有何用?現在蕭銑已敗,不會馬上進兵,往返打聽情況,就可以延緩其救兵,那麼我軍就能順利地攻下江陵。」

不久,蕭銑的救兵到達巴陵,見空船,果然遲疑不前。

蕭銑估計救兵難以及時趕到,便對下屬說:「天意不助梁,數次亡國。如果戰鬥至力竭而降,唐軍可能會因士兵死傷而大肆屠殺城內百姓。為何要讓百姓遭受苦難呢?現在城池尚未被攻陷,我先投降,或許可以保全民眾。」於是他親自巡城下令投降,守城軍士號哭不已。蕭銑祭拜太廟後,率官吏赴李孝恭軍門請降:「當死者只有我蕭銑,百姓無罪,請勿殺掠。」李孝恭將蕭銑囚禁,送至京師。

在李孝恭平滅蕭銑之後,他的英勇事迹傳遍了天下,他被拜為荊州大總管,嶺南四十九州望風而降。這個消息傳到李淵的耳中,使他大為喜悅,他任命李孝恭為荊州大總管,並下詔讓畫工將李孝恭擊破蕭銑的場景描繪下來,以此表彰他的功績,進獻朝廷。

李孝恭在治理荊州的過程中,展現出了他的才華。他大力開展屯田,創設統治,為百姓帶來了便利。他的政績卓越,不久後便遷任襄州道行台左僕射。那時,嶺表地區還未平定,他便分別派遣使者撫慰,使得四十九州歸附朝廷,使朝廷的號令能暢通無阻地到達南海之濱。

武德六年(623年),杜伏威的部將輔公祏反唐,殺害王雄誕,佔據湖州。李孝恭率兵前往九江,他帶領的李靖、李勒、黃君漢、張鎮州、盧祖尚等名將全都聽從他的指揮。在出發之前,他為將士設宴,杯中的水突然變成了血,在座的人臉色大變。然而,李孝恭卻舉止自如,他從容不迫地說:「禍福無門,惟人所招!我沒有做過負心事,你們不必為我擔心。」

他接著說:「輔公祏的惡行已經到了盡頭,現在我們依靠朝廷的威靈去討伐他,杯中的血,不過是賊臣授首的預兆而已!」他一飲而盡,眾人之心於是安定下來。輔公祏的部將馮惠亮等人堅守險要之地邀戰,李孝恭卻堅守壁壘,不出戰。他派出奇兵斷絕了賊寇的糧道,使得賊眾逐漸飢餓。夜晚,他們逼迫李孝恭出營挑戰,但李孝恭卻穩如磐石,不動如山。

第二天,李孝恭派出弱兵挑戰,讓盧祖尚挑選精騎嚴陣以待。不久,弱兵敗退,賊寇追擊敗卒,甚為囂張。當他們的軍隊與盧祖尚的軍隊相遇時,展開了一場激戰,賊眾大敗。馮惠亮退守梁山,李孝恭乘勝攻破梁山別鎮,賊眾赴水死者數以千計。

武德七年三月二十八日(624年4月21日),輔公祏勢窮力竭,放棄丹陽逃走。李孝恭派出騎兵追擊,最終在武康俘獲了輔公祏。二十九日,李孝恭又殺害越州都督闞棱,江南地區得以平定。他被任命為揚州大都督,江淮及嶺南諸州都歸他所統攝。

自從隋朝滅亡以來,李氏家族中只有李世民和李孝恭兩人能在亂世中獨當一面,並有重大功績。李孝恭兩次擊破大寇,北起淮河,東包長江,越嶺而南,盡歸他統管。他想要以此威名炫耀世俗,於是修築宅邸於石頭城中,設立哨所往來巡察以護衛自己。

然而,在武德末年,揚州有人誣告李孝恭謀反,唐高祖李淵於是將李孝恭召回京師,以武士彟代之。李孝恭受到有關部門的追究和盤問,但沒有任何證據,於是他被赦免為宗正卿,賜予實封一千二百戶。他歷任涼州都督、晉州刺史。貞觀初年,遷任禮部尚書,改封為河間郡王。

晚年時期的他,性格變得奢侈豪爽,後房之中,歌姬舞女達一百餘人。然而,儘管他享受生活,卻始終保持着寬恕謙讓的態度,不見一絲驕矜自得之色。因此,李淵和李世民對他都格外親近。

李孝恭在功成名就之後,他的生活態度卻讓人費解。他曾經說過:「我住的大宅子真是太宏麗了些,應該賣掉再買座小院子,能住就可以了。」這讓人不禁想起他那寬廣的胸懷和無私的境界。他繼續說:「我死之後,諸子有才,守此足矣。如果這些犬子不才,也免得這麼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別人。」這番話充滿了深深的憂慮,也透露出他對家人的關愛。

然而,命運卻在他五十歲的壯年給了他一個突然的打擊。貞觀十四年(640年),李孝恭因病離世。這個消息讓李世民悲痛不已,他親自為李孝恭舉哀,淚水濕潤了他的衣袂。為了紀念這位功臣,李世民贈他為司空、揚州都督,陪葬獻陵,謚曰元,配享高祖廟庭。

李孝恭的一生,充滿了矛盾與統一。他在享受生活的同時,保持着謙遜的態度;他在關心家人的同時,憂慮着國家的未來。他的離世,讓李世民痛失一位親近的親人,也讓大唐失去了一位英勇的將領。

《舊唐書》對河間郡王李孝恭的評價極高。在大業末年,群雄並起,但都被唐太宗平定。眾多謀臣猛將都在太宗麾下,很少有其他人能建立獨立的功勛,唯有李孝恭在戰場上表現出色,聲名遠揚。他非常重視自己的威名,希望以威名鎮懾遠方,因此在石頭築宅,設置廬徼以自衛。

李孝恭的生活奢華,熱愛宴會,擁有百餘歌姬舞女,但他的性格寬容,謙遜有禮,沒有驕傲自大的神情。唐太宗對他非常親近,他在皇室宗族中的地位無人能及。

李孝恭的功勛得到了充分的認可,他的封地遍布各地。在河間,他的忠誠和勇敢得到了神明的肯定,他的事迹照亮了宗社。在眾多皇室宗族成員中,他的軍功最為顯著。

然而,李孝恭的命運卻並不完美。雖然他的忠誠和勇敢得到了讚譽,但在永徽年間,他卻因受到誣陷而遭受罪責。雖然人們對他表示同情,但《舊唐書》認為,這是他之前誣陷劉洎、吳王恪,後來又枉害道宗的結果。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,他的悲慘下場是罪有應得。

在這裡,我們可以看到《舊唐書》對李孝恭的評價是複雜的,既讚賞他的英勇和忠誠,又譴責他的過錯。這也反映出歷史的複雜性,無論一個人的成就如何,都無法擺脫道德和法律的制約。

貞觀十七年(643年)二月二十八日,唐太宗李世民,下令繪製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,懸掛在凌煙閣上,以表彰他們的赫赫戰功。這些畫像皆按照真人大小繪製,其中,李孝恭名列其中,位居第二名,僅次於大舅哥長孫無忌。

建中三年(782年),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,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,並為他們設立廟宇,供後人祭祀悼念。在這個名單中,就有「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」。

到了公元1123年(宣和五年),宋室依照唐代的慣例,為古代名將設立廟宇,七十二位名將中,李孝恭的名字再次出現。在北宋年間成書的《十七史百將傳》中,李孝恭同樣位列其中,可見他的戰功和影響力之久遠。

李孝恭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將領,他的軍事才能和為國家做出的貢獻,得到了歷代皇帝和歷史的認可。他的事迹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,也在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他的名字和他的功績,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,被後人銘記和敬仰。

從這個角度來看,李孝恭的一生,無疑是輝煌而榮耀的。他的軍事才能、為國家做出的貢獻,以及他的影響力,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。這也再次證明,在我國歷史上,每一位得到尊敬和讚譽的人物,都是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,為國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。

李孝恭,他是唐朝的驕傲,是我國歷史上的光輝。他的一生,是一部英勇的史詩,是一首讚美之歌。他用自己的行動,詮釋了什麼叫做英雄,什麼叫做忠誠。他的事迹,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敬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