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ning: count(): Parameter must be an array or an object that implements Countable in /home/wwwroot/www.clarknational.com/wp-content/themes/book-ttkan/functions.php on line 2320
貞觀朝二十四功臣 貞觀朝二十四功臣第8章 門神 尉遲敬德在線免費閱讀_芙雪小說
◈ 貞觀朝二十四功臣第7章 房謀杜斷之房玄齡在線免費閱讀

貞觀朝二十四功臣第8章 門神 尉遲敬德在線免費閱讀

房玄齡(579年~648年),字喬,又名房玄齡,漢族,出生於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。他是唐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、文學家,是唐朝的宰相,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,被譽為「房謀杜斷」中的房某,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。房玄齡的父親是房彥謙,是一位有才華的官員。

房玄齡,出生於官宦世家清河房氏,其家族淵源深遠,世代簪纓。曾祖房翼,北魏鎮遠將軍、宋安郡守,承襲壯武伯的封號;祖父房熊,初入仕即為州主簿;父親房彥謙,好學不倦,通涉《五經》,口才了得,被譽為魏、齊間的山東學者。

在這樣深厚的家學氛圍中,房玄齡自幼受到父親的熏陶,深得其父之風。他聰慧過人,善於詩詞,精通經史,儒家經典無所不包,又從父親處學得一手好書法,工草隸。十八歲時,他以才華橫溢之姿考取進士,先後被授予羽騎尉、隰城縣尉。

然而,命運的軌跡在隋朝末年發生了巨變。唐國公晉陽留守李淵率兵入關,房玄齡選擇了投靠李世民,成為其得力助手。他屢次隨秦王出征,參與謀劃,負責文書管理,任秦王府記室參軍。

為了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,房玄齡全力以赴地籌劃軍政事務。每當攻滅一方割據勢力,其他人都忙於搜尋珍寶,而他卻首先關注人才,將他們招至幕府,私下結交,共同為李世民效力。如擊敗王世充後,他看中張亮的智謀,極力推薦給李世民,使其成為秦王府的車騎將軍。此外,如才思敏捷的薛收,有「王陵、周勃節,可倚大事」的李大亮,「聰明識達,王佐之才」的杜如晦等,均是通過房玄齡的推薦,得到李世民的重用,後來都位至卿相。

在秦王府的十多年裡,房玄齡一直掌管軍謀大事,負責管理文牘。他的才智表現在文字上,每次軍書奏章,停馬立成,文字簡約,義理豐厚。李淵對房玄齡的才能讚不絕口,曾對侍臣表示:「此人深重地了解機宜,足能委以重任。每當替秦王陳說事務,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。千里之外,好像對面說話一樣。」

然而,命運的波折並未放過房玄齡。後來,隱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屬,房玄齡與杜如晦一併被驅斥於外任,這為玄武門之變埋下了導火索。

武德九年(626年),一場改變命運的政變在天際線悄然上演。那是一場需要智慧和勇氣的較量,李世民在沉寂中籌划著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,而房玄齡,便是他最堅實的擁護者和策劃者。在那一刻,他們的命運緊密相連,為了謀求國家的繁榮與昌盛,他們並肩作戰,共赴戰場。

在那漫長的策划過程中,房玄齡以他卓越的智慧,為李世民出謀劃策,他們的內心被強烈的使命感所填充。無數個夜晚,他們圍繞着地圖,謀划著每一步行動,只為那一天的到來。而這一天,終於在歷史的深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七月的一個清晨,玄武門之變爆發。在這場激烈的鬥爭中,房玄齡堅定地站在李世民身邊,共同抵抗敵人。經過一場激戰,李世民終於贏得了勝利,謀得了帝王之位。他讚譽房玄齡:「籌謀帷幄,定社稷之功。」這個評價,無疑是對房玄齡付出的最高讚譽。

功成名就後,李世民論功行賞,房玄齡、長孫無忌、杜如晦、尉遲敬德、侯君集五人,因功被封為一等。房玄齡因功進爵為邢國公,榮耀一時。這份榮譽,是對他付出的最好回饋,也是對他在政變中展現出的智勇最佳的肯定。

房玄齡追隨李世民,平定天下,歷盡艱難,深知創業之不易。他時刻警醒,堅守節儉,以防國家的衰敗。

房玄齡深知,治國之本在於吏治,而吏治的關鍵在於公平正直。他秉持着這一信念,大力簡政,精減官吏,使國家得以高效運轉,人民得以減輕負擔。他的這一舉措,既避免了冗官濫職,提高了朝廷各部門的辦事效率,又節省了國家財政開支,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在典制政令方面,房玄齡的才華得以充分展現。他與杜如晦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朝章國典,包括亭台樓閣的規模、法令、禮樂、制度等,受到了世人極高的評價。在修定律令時,他堅持「審查並確定法律和命令,將寬厚平和做為宗旨」,簡化了律令,去除了隋朝的苛酷刑法,使得律令更加合理,為人稱道。

房玄齡的付出並未白費,他的努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。貞觀三年(629年)二月,他被改封為魏國公,擔任尚書左僕射,監修國史。他盡心竭誠,早起晚睡,以國家的利益為重。他的明智、寬厚的政策,以及任人唯賢的原則,使他贏得了人們的敬仰。

在貞觀二十二年(648年)時任大唐宰相的房玄齡,病重卧床。消息傳至朝廷,唐太宗李世民深感震驚,他立即派遣了名醫前去為房玄齡診治,每日供給御膳,並親自前去探望。這位為國為民、兢兢業業的良臣,生命之光已經日漸黯淡,但他心中卻仍有一份深深的憂慮。

在臨終之際,房玄齡對諸子坦言:「當今我國太平盛世,唯有陛下東征高麗之舉,成為國家之患。主上盛怒之下,無人敢拂逆其意。我若知而不言,心中必會含恨而死。」於是,他用盡最後的力氣,上表進諫,懇請李世民以天下蒼生為重,停止征討高麗。

李世民看到這份奏表,感動不已,他握着房玄齡的兒媳,高陽公主的手,說道:「此人病危將死,心中仍憂我國家,真是太難得了。」他深知這份忠誠的珍貴,於是親赴房玄齡病床前與之訣別,並現場任命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,房遺則為中散大夫,讓房玄齡在生前親眼見證兒子的顯貴。

然而,七月二十四日,房玄齡與世長辭,終年七十歲。李世民為其廢朝三日,追贈太尉,謚號「文昭」,陪葬昭陵。他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的畫像被掛在「凌煙閣」,供後人敬仰。

然而,世事無常,永徽三年(652年),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及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,最終遭受極刑。房玄齡的嗣子房遺直也被貶為銅陵尉,房玄齡配享太廟的待遇因此被停止。有個綠帽子王的敗家子恐怕是房玄齡一生中唯一的污點了。

房玄齡在風華正茂的年紀,便加入了秦王李世民的戰隊,陪伴他南征北戰。他的才華嶄露出來,尤其在文案方面,更是無人能出其右。無論是王府的書檄,還是戰前的宣言,他都能立刻完成,言語簡練,卻又字字千金,讓人讚嘆不已。因此,他曾被招為「十八學士」之一,這是對他才華的極高讚譽。

李世民即位後,房玄齡被封為梁國公,官任中書令、尚書左僕射、司空等職,總領百司,執掌政務達二十年。他參與制定典章制度,主持律令、格敕的修訂,監修國史,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。他在政治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調整**機構,省並**官員,使得國家政治更加高效。

房玄齡善於用人,他不求備取人,也不問貴賤,隨材授任。他恪守職責,不自居功,總是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。同時,他負責國史館,先後監修成《高祖實錄》、《太宗實錄》、《晉書》,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。

房玄齡的一生,充滿了辛勤和付出,他用他的智慧和才能,為我國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。他和杜如晦一同被後世譽為良相的典範,合稱「房、杜」。這是一份極高的榮譽,也是對他們辛勤工作的最好肯定。

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,無不首推房玄齡,總是說:「唐代賢相,前有房杜,後有姚宋。」他是那段輝煌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,他的名字,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,照耀在唐代的歷史長河之中。

《新唐書》這樣描繪房玄齡:「房玄齡當國,夙夜勤強。任公竭節,不欲一物失所。無媢忌,聞人善,若己有之。明達吏治,而緣飾以文雅,議法處令,務為寬平。不以己長望人,取人不求備,雖卑賤皆得盡所能。或以事被讓,必稽顙請罪畏惕,視若無所容。」

在這段描述中,房玄齡的形象生動而立體。他以國家利益為重,日夜操勞,竭盡全力,讓每一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。他沒有嫉妒之心,對待他人的優點,如同自己所擁有的一般欣喜。他對政務洞察入微,卻又能夠以文雅的方式處理,制定法律政策,力求寬厚平和。他不會因為自己的優點而期待他人完美,而是給予每個人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。即使有人因事受到責備,他也必定會誠懇地請教,深感敬畏,彷彿無處容身。

房玄齡的為人和執政理念,使他贏得了歷史的尊敬。他的名字,不僅代表了唐代的一段輝煌,也代表了一種崇高的道德品質和執政智慧。他的一生,猶如一面鏡子,映照出唐代的政治風貌和人文精神。

房玄齡的一生,充滿了艱辛與付出,但他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。他用實際行動,詮釋了什麼叫做「忠誠為國」,什麼叫做「為民請命」。他的事迹,不僅為國家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,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。他的一生,是一部活生生的、充滿激情與奮鬥的史。

軼事典故:醋罈子的由來

在遙遠的古代,有一個詞語誕生於一個充滿醋意的典故,那就是「醋罈子」。這個有趣的軼事發生在唐太宗時期,與當朝宰相房玄齡及其夫人有關。那時,我國的皇宮裡儲存着大量的醋,因為皇帝李世民酷愛這道調味品。

故事的開頭,房玄齡因其怕老婆的名聲遠近聞名。這位夫人雖然有些霸道,但她對房玄齡的日常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,不允許任何人插手。有一天,唐太宗設宴款待開國元勛,酒過三巡,房玄齡在同事的挑逗下,吹了幾句不怕老婆的牛皮。醉意的皇帝當真了,於是賜給了房玄齡兩個美人。

房玄齡沒想到自己酒後的吹牛會成真,擔心不已。在好友尉遲敬德的鼓勵下,他才小心翼翼地將兩個美人帶回府。然而,房夫人一見丈夫帶回年輕漂亮的小妾,頓時醋意橫生,大吵大鬧,甚至拿着雞毛撣子打人,逼着丈夫趕走美人的。

這場風波傳到了唐太宗的耳中,他決定藉此機會教訓一下這位跋扈的宰相夫人。於是,太宗皇帝召見房玄齡夫婦,指着兩位美女和一壇「毒酒」說:「這裡有兩條路任你選擇,一條是領回二位美女,和和美美過日子,另一條是喝了這壇『毒酒』省得妒嫉旁人了。」

房玄齡深知夫人性格剛烈,擔心她真的會喝下「毒酒」,連忙跪地求情。太宗皇帝卻怒斥他:「身為當朝宰相,違旨抗命,還敢多言!」房夫人見狀,看了看兩位美人的容顏,意識到自己年華已逝,早晚要走上違旨抗命的道路。她思前想後,決定痛痛快快地喝了這壇「毒酒」。

房夫人毫不猶豫地舉起罈子,將裏面的「毒酒」一飲而盡。房玄齡見狀,老淚縱橫,抱着夫人痛哭。然而,眾臣子卻突然大笑起來,原來那壇「毒酒」並非毒酒,而是晉陽清源的食醋。醋雖酸澀,卻無毒。

唐太宗見房夫人如此剛烈,嘆了口氣道:「房夫人,莫怨朕用這法子逼你,你妒心也太大了。不過念你寧死也戀着丈夫,朕收回成命。」房夫人沒想到自己冒死喝「毒酒」竟換來這樣一個結果,雖然酸得伸頭抖肘,但心中卻高興萬分。房玄齡也破涕為笑。

從此,「吃醋」這個詞便成了女人間妒忌的代名詞。這個典故流傳千古,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了房夫人的剛烈與深情,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唐太宗的智慧和幽默。醋罈子這個詞語則成為了形容女人嫉妒心強的生動形象,讓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。